微信安全登录
微信扫码关注公众号《宏课网》即可登录或注册
×

开展“万企兴万村”xx行动制定实施方案

开展“万企兴万村”xx行动制定实施方案

为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意见》和省委、省政府《关于实现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实施意见》精神,按照“万企兴万村”xx行动安排部署,进一步巩固“千企帮千村”脱贫攻坚成果,接续推动乡村全面振兴,现就开展“万企兴万村”xx行动制定如下方案。

一、总体要求

()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以《中华人民共和国乡村振兴促进法》为根本遵循,紧密结合xx区实际,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充分发挥民营企业自身优势,抢抓政策、市场机遇,依托乡村特色资源,创新振兴模式,做大做强特色优势产业,促进区域经济发展,助力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全面振兴。

()基本原则

贯彻落实“五年过渡期”要求,在继续保持原有结对帮扶关系总体稳定的前提下,真正做到摘帽不摘责任、摘帽不摘政策、摘帽不摘帮扶、摘帽不摘监管。按照乡村振兴的要求,从理念上、方式上、行动上实现由“帮”到“兴”的转变。坚持政府主导,民企助力。努力实现政府主导、民企助力的有机结合,实行市场化、项目化、企业化运作方式,尊重民营企业参与意愿,尊重企业市场经营权力,促进企业长期可持续发展。

坚持因地制宜,稳步推进。发挥民营企业人才、技术、资金、管理优势,结合乡村的发展现状、区位条件、资源禀赋、产业基础,走特色发展、差异化发展之路,在先期探索试点、典型示范的基础上逐步推进。

坚持三条红线,依法兴村。民营企业在参与乡村振兴中要坚守耕地保护、生态环境保护和农民利益保护三条红线,严格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乡村振兴促进法》,始终将民营企业发展方向与乡村振兴战略方向、政策导向保持一致。

坚持农民主体,合作共赢。引导民营企业将自身发展与农业发展、乡村振兴、农民富裕有机结合,以多种方式与农民形成经济共同体、利益共同体,尊重农民主体地位,发挥农民主体作用,保护农民利益,通过先富帮后富,实现共同富裕、相互合作、共同发展。

()行动目标

按照乡村振兴的总体要求,第一阶段用5年时间,引导、动员xx10家以上有能力、有意愿参与乡村振兴的民营企业和商会组织参与,助力至少15个村的乡村振兴工作。

二、实施内容

区委统战部、区工商联及区政府相关部门要在总结提升“千企帮千村”精准扶贫行动工作基础上,指导民营企业和商会组织按照乡村振兴总要求,因地制宜选择助力乡村振兴的有效途径。

1.监测帮扶。注重发挥民营企业和商会组织在发展种养产业开展技能培训、吸纳务工就业等方面的优势,对摸排发现的易返贫致贫人口和家庭突发变故、生活严重困难人口,以及存在临时性困难但未达到监测标准的农户,结合实际开展分类精准帮扶,有效防范脱贫人口返贫、边缘人口致贫风险,坚决守住底线。

2.产业引领。聚焦产业这个根本,立足xx区资源禀赋,紧密结合培育打造“2+4”产业链规划,充分发挥xxxxxx等农业龙头企业作用,发展壮大xx高品质菜草畜百亿产业链,打造畜牧产业,培育“xx高原夏菜”、“xx”供港蔬菜、xxxx、“xx跑羊”、“xx果蔬”、“xx之品”、沙漠茶等品牌农特产品。

3.人才筑基。引导民营企业和商会组织采取多种形式,依托民办培训机构,搭建就业平台,加大培训力度,完善“培训机构+就业企业+农户”的培训就业一体化机制,结合农户菜草畜产业链需求,组织开展电焊、手工编织、电商直播、家政服务、城市绿化等技能培训,增强增收致富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培养一批有特长、有技能、懂经营的乡村“致富能手”。

4.文化振兴。通过保护传承历史文化和开发利用相结合的方式,深入挖掘红色文化、沙井文化等传统文化资源、民间手工艺生产加工等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旅游资源和农村富余劳动力资源,助推农村经济结构调整,打造特色文化富民新产业。

5.绿色发展。引导民营企业和商会组织以市场化加公益的运作方式,走乡村绿色发展之路,让良好生态成为乡村振兴支撑点,助推农村生态修复,扎实推进农村改厕、村庄清洁、风貌改造等惠民工程,改善村容村貌,提升农村人居环境,因地制宜植树造林,将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紧密结合,优化生产生活生态空间,建设美丽宜居乡村。

6.组织推进。聚焦加快发展乡村产业,帮助支持有条件的村集体经济组织创办各类生产经营实体,鼓励发展多种形式适度规模经营,结合产权制度改革、农村“三变”改革,推广“党支部领办合作社”,推进农民专业合作社、村企联建、家庭农场规范化建设和示范性创建,推动水、电、路等基础设施全面改造升级。同时,借助乡村民营经济发展的有利时机,延伸xx区工商联组织触角,大力发展乡镇分会组织,健全乡村治理体系,推进“企村联建”,提高乡村治理能力

7.乡村建设。发挥民营企业人才、技术、资金、管理优势,结合乡村发展现状、区位条件、资源禀赋、产业基础等资源优势,积极引导有实力的龙头企业投入乡村建设行动,在有条件的村谋划实施农旅融合基础设施建设项目,改善村容村貌,提升村庄发展活力

三、振兴模式

探索实践项目推动、企社联动、就业带动、消费拉动、品牌行动等多种民营企业和商会组织参与乡村振兴的模式,各相关部门协同联动,深化帮扶巩固一批,示范引领带动一批,广泛动员xx区民营企业和商会组织多方式、多渠道投身到乡村振兴中来

产业升级。在已有扶贫产业基础上,延链、强链、补链,提高经济效益,带动农户增收。

企村联建。以企业先进的发展理念促进村级股份合作经济组织发展,引导企业与乡村优势互补,实现互促共赢。

就业带动。采取技术支持和劳务输出相结合,开展专业技术技能培训,培育一批致富能手和集体经济管理者。

数字乡村。以数字乡村平台建设为抓手,提升农业农村信息化水平,打通政府、企业、农户信息孤岛,实现管理更智慧、资源更融汇、农企农户更普惠

园区支撑。结合当地现代农业产业体系,探索建设乡村振兴主题产业园,推进产业集中集群发展。

消费拉动。发挥现有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的产销对接平台优势,带动消费和促进产业发展

品牌赋能。立足发挥比较优势,大力实施兴业带富工程暨现代丝路寒旱农业优势特色产业三年倍增行动,在特色农产品上打造“厚道xx地道甘味”知名品牌。

回报家乡。动员和吸引在外发展的xx籍企业家回馈家乡,为家乡农村产业、公益、教育等方面赋能。

  1. 保障措施

    1.健全工作机构。由区委统战部、区人社局、区农业农村局(乡村振兴局)、区商务局、区政府金融办、区工商联、区供销社、中国农业银行xx支行、农发行xx市分行、金控xx担保公司共同成立行动工作领导小组,负责组织指导、统筹协调、督促检查、经验交流、宣传推广。

    扫码免登录支付
    本文章为付费文章,是否支付5元后完整阅读?

    如果您已购买过该文章,[登录帐号]后即可查看

×
请选择支付方式
虚拟产品,一经支付,概不退款!